地缘政治观察|中美欧三方角力全球风险加大,如何做好资产配置?

2021/05/18-21:03      浏览:  次
A+ 收藏
来源:CGGT走出去智库
    

 

走出去智库观察  

517日,走出去智库与有七十多年历史的独立第三方宏观研究机构BCA Research联合举办《美国新政背景下, 全球地缘政治洞察和投资机会分析》研讨会,探讨中美欧三方博弈背景下的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投资风险与机遇。

 

BCA Research地缘政治首席分析师Matt Gertken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世界主要经济体不断增长的国防支出,预示着地缘政治风险将加大。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即使中国和俄罗斯结为盟友,如果维持与欧洲和亚太的盟友合作,将能保持现有的优势。因此欧盟的态度很微妙也非常关键,其立场将决定天秤倒向中美哪一方。

 

走出去智库首席金融专家、清华大学工学博士陆俊秀在点评时指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美竞争进一步加剧,全球化的反向潮流推动部分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地化调整。欧洲也在寻求第三条道路,并将中欧关系定位为“复杂而重要的伙伴关系”,凸显了在中美战略博弈之中,欧洲并不当然和美国站在一起。

 

中美欧博弈下的世界局势将如何发展?全球资产配置如何规避风险?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供关注中美欧关系和全球资产配置的读者参阅。

 

要 点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一方面,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并试图维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影响甚至损害中国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在寻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影响力的过程中,也会失去与美国及其盟友合作的机会。

 

2、台湾问题是中美纷争的焦点。欧盟不想卷入其中,将寻求在经贸方面和中国合作,同时避免卷入这种争端当中,会冷处理台海问题。因此在安全领域,中国和欧盟不存在太大的风险。

 

3、美国仍是全球股票避险的天堂,美元依然将是全球储备货币。关于资产配置建议,建议超配欧洲以及台湾以外的新兴市场。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主旨演讲:

强国之争已无法避免,欧盟立场将起关键作用

图片

Matt Gertken

 

Matt是BCA Research地缘政治首席分析师。负责BCA对与市场相关的地缘政治和世界各地的政策发展。

 

2015-2018年, 他创设BCA地缘政治服务的亚洲相关报导。加入BCA (2015年) 之前,Matt在Strategic Forecasting Inc.担任高级分析师(Stratfor),并担任各种学术和出版职务。

 

他经常出现在国际新闻媒体中,包括CBC/BNN Bloomberg/CNBC亚洲/彭博电视台和福克斯商业新闻。Matt拥有剑桥大学MPhil学位,以及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分校的博士学位。

图片

 

当前,强国之争已无法避免。上图是地缘政治实力指数,显示过去三十年中国军事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相对而言美国和欧盟实力却在下降。一方面,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并试图维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影响甚至损害中国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在寻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影响力的过程中,也会失去与美国及其盟友合作的机会。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即使中国和俄罗斯结为盟友,如果维持与欧洲和亚太的盟友合作,将能保持现有的优势。实际上,欧盟的态度很微妙也非常关键,欧盟最关心的是地区稳定和经贸合作,预计不愿像美国那样直接和中国与俄罗斯产生冲突,但是欧盟的立场将决定天秤倒向哪一方。

 

从现有的经济预测来看,中国经济将在七年后超过美国,虽然中国现在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美国决策者不会忽视这种可能,因此美国将持续采取对华强硬政策和态度,试图减缓中国经济的发展。

 

图片

 

上图显示世界主要经济体不断增长的国防支出,预示着地缘政治风险将加大。数据显示,世界主要经济体国防支出在过去三十年里都在高速增长,即使是法国和德国这种比较抵触高国防支出的国家。目前,中国和美国互相不信任对方,美国认为中国在国防上的支出远大于其官方数据(见上面左图)。

 

在当下新一轮科技竞赛中,各国都在加大研发投入,而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欧盟,正在快速追赶美国。中国和欧盟在能源方面都高度依赖进口,急需发展绿色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虽然美国是能源生产大国,但从战略角度出发,美国同样不能放弃绿色能源领域的竞赛。在新形势下,全球在新能源和新材料方面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图片

 

虽然世界生产力整体不断提升,但短期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中国政府收缩政策。中国目前面临不少挑战,如去工业化进展非常快,迫使政府需要维持适当的经济政策以保证社会稳定,因此短期内虽有一定风险,但长期中国将维持持续的增长。

 

中美冲突也是短期内的另一个风险。美国战略局势和国内的政治因素迫使拜登政府在其任期内继续对华采取强硬态度,同时美国也试图分散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减少从中国的进口,并将贸易逆差转移到其他盟友。同样,中国也寻求分散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加大与欧盟的合作,减少进口美国商品。

 

我们认为,台湾问题是中美纷争的焦点。欧盟不想卷入其中,将寻求在经济贸易方面和中国合作,同时避免卷入这种争端当中,会冷处理台海问题。因此在安全领域,中国和欧盟不存在太大的风险。

 

中美有可能在伊朗方面进行合作。一方面美国想与伊朗重新签署伊核协议,使其从中东事务中脱身,并且把重心转回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另一方面,中国也不会对伊朗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提升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都绕不开伊朗。

 

图片

 

总体而言,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在短期内会有所下降,但这种短期调整不会恢复到特朗普上台之前的水平。从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持续上升。

 

从过去的经验来判断,美国仍是全球股票避险的天堂。美元虽然面临一些周期性的挑战,如国内民粹主义的抬头、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同时出现、总体债务水平的持续上涨,但是美元仍旧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另一方面,欧洲的一体化和稳定将利好欧元持续升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元的替代品之一,人民币从2016年进入IMF全球储备货币以来,占比上升但仍旧较少。

 

从历史数据来看,相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而言,全球政策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偏好英国在内的欧洲。我们认为,大国的博弈不利于中国和美国的稳定,以及财政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基于以上几点,从资产配置方面来看,我们看好欧洲和除台湾以外的新兴市场。把台湾刨除在外,意味着我们认识到科技板块可能受到地缘政治的风险的影响。只要中欧保持合作,就不太会面临中美之间的正面冲突全球经济也将持续恢复,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与欧盟的经贸往来也会保持较快的增长。

 

点评:

中美竞争加剧,欧洲及日本、新加坡面临两难选择

图片

陆俊秀

走出去智库首席金融专家

清华大学工学博士

 

走出去智库合伙人,美国洞察小组研究专家,“美国洞察”系列报告执笔人。

 

陆博士曾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研究部门8年、兴业银行股权投资部门5年,是中国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培训特聘老师,面向发展中国家政府经济金融部门官员,讲授区域经济发展与中长期投融资课程。

Matt先生首先分析了全球力量格局。从BCA的GPI(Geopolitical Power Index)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实力持续上升,美国及欧盟缓慢下降,以及俄罗斯的波动;美国及其民主盟友实力虽然下降,但依然在“中国+俄罗斯”实力之上。关键是对未来的预期,这是美国战略家最担心的问题。

 

从各国的军费开支看,地缘政治风险正在上升。不论是中国、美国,包括印度、日本、韩国、法国、德国,都在增加军事投入。军事以外,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美国在R&D上的投入占GDP的比重,高于中国和欧盟,但中国的增速更高。Matt指出,由于中美(Chimerica)模式(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不可持续,中国在寻求加强与欧盟之间的贸易;而欧盟亦寻求远离(Aloof)台湾海峡的纷争。

 

展望下一步的全球金融市场,Matt指出,美国依然将是全球权益资产的安全港;美元依然将是全球储备货币;而政策不确定性方面,中俄处于上升趋势;欧盟及英国处于下降趋势。关于资产配置建议,Matt建议超配欧洲,以及台湾以外的新兴市场。

 

自2014年成立以来,走出去智库(CGGT)着力为中国企业提供实务和战略层面的咨询服务。根据中国企业的现实需要和形势的发展,密切跟踪美国、欧盟等重点国家对华政策演进,不仅从增量角度,也从存量资产风险防范的角度,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走出去智库相关风险预警研究指出,中美之间竞争性的一面日益显现:美国在加强自身科技等实力的同时,通过出口管制、盟友协调等手段,展现出“重点产业链脱钩”和“高科技领域加强竞争遏制”等政策特点。对此,国内外各界人士不无担忧。我们看到的悲观前景可能是:多年以来已经建立的全球化的技术合作和供应链体系被破坏;全球各国的企业将不得不面临日益割裂的技术生态,包括数字基础设施之间的潜在鸿沟。于此同时,我们亦担忧人工智能的不当和无约束使用在未来对全球安全的冲击,以及日益剧烈的网络攻击对生产和生活的破坏性力量等。

 

再来看看中美竞争压力下的欧洲。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欧洲即面临两难选择。虽然在工业补贴、强制技术转让、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美欧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共识,但是由于美国、中国分别是欧盟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两边都得罪不起。更难办的是,欧盟需要应对中美两国间在高技术产业链上潜在的脱钩可能(5G等)。包括中美之间的货币冲突也使欧盟倍感紧张。

 

新冠疫情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进一步催化了国际格局演变,特别是中美欧三角关系。中美竞争进一步加剧;贸易方面,特别是技术、卫生等领域,出现全球化的反向潮流,推动部分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地化调整。欧洲也在寻求第三条道路,即:密切法德合作、提倡多边主义、组织中美之间的各方力量。

 

关于欧洲战略自主。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上任以来的第一份年度《盟情咨文》,提出了欧盟未来的五大工作重点,即:气候保护、数字化战略、欧洲卫生政策、移民政策、欧盟外交政策。无论是其提出的“绿色新政”、还是“技术主权”,都显示了欧洲在新时期寻求定义自身规则和实现战略自主的努力。今年4月,欧盟理事会发布了《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凸显了欧盟立足于中美之间,加强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关注、存在和行动的决心。

 

关于中欧合作。欧洲是中国企业获得技术转让的重要来源地。中欧两国于去年底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受到双方企业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去年6月的中欧峰会,欧盟将中欧关系定位为“复杂而重要的伙伴关系”,这一定义,凸显了在中美战略博弈的层面,欧洲并不当然和美国站在一起。

 

正如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原院长河合正弘所言,虽然中美两国间存在巨大分歧,但由于中国有调整生产的强大能力,并且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更具吸引力,中美双边经济完全脱钩的可能性极小。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亦表示,新加坡无法承受在中美之间“站队”。以欧洲部分国家和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第三方国家,都希望中美两国有效管控分歧,亦希望在气候变化、全球卫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金融稳定等领域加强务实合作,以更好地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

本文为CGG走出去智库版权所有,未经过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Contact@cggthinktank.com
关键词:

关于我们

    "走出去"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

  • CGGT是一个"走出去"在线实务智囊团,由走出去智库主办;
  • 秉持"让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的好"朴素价值观;
  •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海外战略、金融、财务、税务、法律、品牌管理的实务研讨平台。

发起机构

其他文章

发送私信咨询

向专家Kaldkfjalskjdf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