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缅甸军方扣押了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温敏等官员,并对现政府进行大规模重组,新任命了11名部长,宣布将重新举行大选。美国对此表现强势,要求立即放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希望缅甸各方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处理分歧。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2011年缅甸国家发展陷入困境,军政府急于求存,被迫通过推动政治改革维系统治。推行政改十年以来,缅甸军方的做法更像是在“授权”缅甸民盟参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而非基于深刻自省要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民主制度。十年后的今天,军方在新一届议会开幕的关键时点上发动政变,缅甸的民主化进程遭遇了重大危机。
缅甸政局为何不稳?将带来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刊发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研究员原瑞辰的分析文章,供关注缅甸政局的读者参考。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文/原瑞辰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东南亚数字经济联合课题组成员
当地时间2月1日凌晨,缅甸总统吴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级官员遭到军方扣押。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宣布接管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部门权力,由副总统吴敏瑞担任缅甸代总统,军方将实施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系列突发事件引发国际舆论关注。
这一天本是缅甸新一届国会开幕日。2020年11月8日缅甸举行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获得压倒性胜利。由军方支持的巩发党拒绝承认选举结果,认为选民名单存在问题,构成大选舞弊。2021年1月28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发表声明,认为2020年大选不存在舞弊行为。此前,军方曾表示若选举委员会调查结果未能达到军方的要求,军方将“采取行动”,且不排除发动政变的选项。后来,军方又“转变态度”,表示会“依据宪法行事”。可到了2月1日形势急转直下,军事政变的发生标志着缅甸此次权力和平移交进程的中断。
缅甸军方2月1日发表电视声明说,在国家紧急状态结束后,缅甸将重新举行大选,国家权力也将移交给新当选的政党。在国家紧急状态期间,军方将改革联邦选举委员会,重新核查去年11月大选过程,并将继续采取措施应对新冠疫情并推动经济复苏。
“军方的行为将这个国家重新置于独裁统治之下。”民盟在一份以昂山素季名义发表的声明中说,“我敦促人们不要接受这个(政变),要做出反应,全心全意地抗议这个军方发起的政变。”
一、政变溯源
要理解此次政变,首先需把握缅甸民主改革的历程。缅甸自1962年就处于军政府的统治之下,国内贪腐盛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同时因人权问题受到美国制裁。由于军政府在人民中支持度极低,政权已摇摇欲坠,军方被迫开始推行民主化改革。2008年缅甸制定新宪法,规定缅甸实行总统制,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其中,议会分民族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但25%的国会议席被保留给军方。2010年11月7日举行了国会大选,由于彼时民盟等党派被当局定性为非法组织,军方支持的巩发党赢得两院多数席位。
从2011年开始,军政府实质性推进民主改革。昂山素季获释,她和她所领导的民盟逐步进入国会。2015年缅甸再次举行大选,民盟在两院均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吴廷觉出任缅甸总统,昂山素季任国务资政。而在去年11月的大选中,民盟的得票率甚至超过了2015年,军方的权力范围的不断收缩最终引发了这次政变。
缅甸民主改革的基本逻辑,是濒临倒台、急于求存的军政府被迫推行政治改革。这一改革使缅甸迎来经济发展的机遇,同时极大改善了其国际关系。但从巩发党(军方)角度来看,民盟只是他们“授权”用来稳定社会和改善经济的,而稳定的民主制度若持续削弱军方权力,则是不可接受的。随着权力第二次集中于民盟手中,昂山素季将在强大民意的支持下开始第二个五年任期。巩发党依靠选举重新掌控议会的希望已化为泡影,故通过发动军事政变的方式实现“权力回收”。
二、事件影响
(一)对缅甸国内政局的影响
这次政变将开启缅甸国内政治的一段动荡期。军方本身就控制着国防部和内政部,现已全面接管国家权力与通信和网络系统,短期内将控制缅甸政权。不过这一过程将遭遇全面阻碍:国内方面,一是由于民间对民盟的支持率非常高,加上昂山素季公开号召发动抗议,未来可能发生游行示威和广泛的社会动荡;二是军方和“民地武”(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间的矛盾可能再度激化,民地武大概率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国际方面,缅甸民主化进程一直受到美欧的坚定支持。缅军方此次行动将持续遭到国际社会谴责施压。目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已公开谴责对昂山素季和民盟主要领导人的拘留,美国要求缅军释放被拘留者,否则将“采取行动”。
鉴于历史已证明军政府无法带领缅甸发展经济,预计在紧急状态生效的未来一年中,军方可能采取包括修改宪法在内的多种方式限制民盟在议会中的权力,但不大可能完全驱逐民盟而恢复军政府统治。
(二)对中缅关系的影响
中国官方对这次政变的反应较为谨慎,并未轻易做出表态。中缅两国正在共建“一带一路”与中缅经济走廊,在中缅油气管道、中缅电力基础设施、仰光外海引航站等项目上取得丰硕合作成果。缅甸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地位特殊,对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重大。对缅甸而言,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与外资来源国,缅甸国民经济对中国具有较强依赖。因此,无论民盟还是巩发党执掌政权,都不会改变中缅关系的合作基调。多年来,中国对缅甸和平进程一直采取不干涉内政与“劝和促谈”的基本原则,与缅甸文职政府、军方和民地武之间建立了广泛联系。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已表示“希望缅甸各方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处理分歧”。本次政变事实上并未违反军政府制定的2008年缅甸宪法,因此中方的表态并未明显倾向某一方面。预计中国将积极做军方与民盟的调停者,协调各方和平开展对话协商,确保缅甸社会稳定。
(三)对美缅关系的影响
美缅关系将受到这次政变的冲击。尽管罗兴亚问题导致昂山素季饱受西方批评,但在民盟和军方二者之间,美国无疑会站在民盟一方。不过,可供美国选择的应对措施有限,因为缅军高级将领已经处在美国的制裁名单之上。同时,来自中国的影响将使美国面临的问题更复杂化。此次缅甸军事政变使刚组建的拜登政府在外交政策方面遭受考验。预计白宫将在强化外交施压的同时紧密关注缅甸局势进展,以决定下一步行动。
三、中企的风险应对
预计在缅甸军方实施国家紧急状态期间,一是行政审批放缓将导致在缅中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面临诸多不便。二是西方国家可能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使缅甸投资环境严重恶化。三是社会动荡不安威胁我人员和资产安全。
建议中企对缅甸政局发展及国际各方动向保持高度关注,启动境外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在我驻外使(领)馆指导下做好现场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