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智库观察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份经济数据,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反复提出的“将加快推进国家规划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轨道交通建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新基建”政策,受到众多关注。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之间并不能截然分开,传统基建设施经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仍然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朝气蓬勃的新基建,因此具有浓厚传统基建色彩的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被纳入到新基建行列。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投资规模的加大将成为托底经济的有力手段之一。
轨道交通设备行业在“新基建”中有哪些发展新机遇?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广发证券研报的部分内容,供关注轨道交通建设的读者参考。
要 点
1、2019年机车和货车招标量较2018年的高点有一定下滑。高速动车组由于只有一次招标(2018年是两次),采购数量也较2018年下降明显,但时速160公里动车组招标量明显增加。
2、预计动车组保有量增速略低于客流增速,到2022年之前将保持每年10%以上的复合增速。根据我们估计,2020年动车组保有量将有望达到4000组以上。
3、作为“十三五”建设规划内的项目,在2020这一收官之年,有超过2000公里的线路竣工通车投入运营。通常城轨车辆采购在竣工通车前完成,因此新增里程带来的需求有望带动增速进一步提升。
正 文
一、回顾和展望:铁路总体平稳,城轨景气向上
(一)整体回顾:2019年铁路投资平稳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官网新闻,2020年1月2日国铁集团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上披露,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投资完成8029亿元,国家铁路完成7511亿元.投资总体较为平稳,较2018年的投资总额8028亿元相比基本持平。自2014年来,国铁集团每年的投资完成额都基本保持在8000亿以上,达到一个高位企稳的状态。从投资构成上看,基建投资和车辆购置投资也与2018年大致持平,分别为7000亿元与1000亿元左右。
新开通里程明显增长。根据国铁集团会议内容,2019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8489公里,其中高铁5474公里,分别同比增长了81.27%和33.51%。新开通里程快速增长,主要和2013~2016年新开工项目较多有关。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根据此前铁路发展中长期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预计2020年铁路通车里程还将进一步增长。
2019年客货运输强劲增长。国铁集团会议内容显示,2019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5.7亿人,同比增长7.7%,其中动车组旅客发送量22.9亿人,同比增长14.1%,占比64.15%,占比持续提升,动车组负载了超过半数的旅客发送量。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4.4亿吨,同比增长7.8%。
城轨发展提速。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0年1月1日发布的《快报∣2019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6730.2公里。在2019年,有温州、济南、常州、徐州、呼和浩特5个城市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另27个城市有新增线路(段)投运;全国一共新增运营线路968.77公里,同比增长32.94%,再创历史新高。如按照6亿元/公里的投资计算,2019年城轨投资完成额可达到5800亿元以上。
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共批复郑州、西安、成都3市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建设规划线路长度达到486.25公里,总投资共计3425.78亿元,获批线路全部为地铁;另有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方案调整获批,涉及线路长度共计201.2公里,总投资额1222.12亿元。
(二)总体展望:铁路设备维持良好需求,城市轨道交通景气向上
新线投产有望进一步增长。根据铁路中长期里程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预计在2020年,作为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新通车里程有望在2019年的高基数上进一步增长。2013~2016年新开工项目数量也较多,也为里程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投资保持高位运行。1月召开的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披露,今年交通运输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铁路投资自2014年起,已连续6年维持在每年8000亿的投资水平。预计2020年总投资依然将完成年初投资计划,保持高位运行;同时,新里程的通车势必带来更多新车购置需求,2020年的投资有望向车辆采购做更多倾斜。
客流增长成为动车组增长的长期驱动力。过去十年我国高铁实现了从无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这期间动车组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新线配车,而新开工、新通车节奏对其产生了明显的周期影响。长周期来看,动车组需求的驱动力已由新线配车转为存量加密,而动车组保有量的增长动力也同样转为客流增长的驱动。
高铁持续发展带来动车组客流的自然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高铁以25.18%的铁路营业里程承载了62.6%的铁路客运量,过去7年高铁客运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3.98%。根据2018铁路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动车组保有量目标:计划到2020年动车组保有量达到3800标准组左右,其中“复兴号”动车900组以上。根据铁路统计公报,到2018年底,我国动车组拥有量为3256组,意味着2019和2020年将至少有年均272组的需求。
另一方面,基于运行效率、运营成本、服务质量等的提升,未来集中式动车组有望逐步取代普客列车。2016年普客列车保有量有大约4.6万辆,占铁路客车总量的63.8%。未来动车组对普列的替换空间具备充足潜力。
短期疫情影响当期客流,但不影响2020全年设备采购。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月份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的客运量下降了79.9%。但随着全国复工复产力度加大,客流量也在逐步回升过程中。我们认为动车组设备采购是立足中长期客运需求的,短期客流波动不会对国铁集团2020年的设备购置计划产生明显影响。
货运量持续增加,货车与机车采购将维持良好需求。受煤炭需求增加、公转铁等利好因素影响,近年来铁路货运量不断增加。根据国铁集团的数据,2019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4.4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8%。此前,国家铁路货运量的最高峰是2011年的32.95亿吨。2020年1-2月,全国铁路累计发送货物6.7亿吨,同比增长0.6%,尤其2月完成量同比增加1332万吨,增长4.5%,为历史最高值。根据国铁集团年初的工作会议,2020年计划完成货物发送量36.5亿吨,则在2020年货运量依然将有6.1%以上的增长。预计将为货车和机车带来良好的采购需求。
城轨整体向上,快速发展。财政部网站2月11日消息,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根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近期各地密集推出万亿投资计划。近期,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国内加大了政策调节力度,积极推动复工复产,扩大有效投资。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基础司组织召开会议,部署加快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复工各项工作,要求提前实施“十四五”规划等重大铁路、公路、水运、机场项目开工复工。作为基建投资的重要组成,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预计将受益专项债规模扩大,新建项目增多和率先开工复工。
二、大铁路装备:保持平稳发展
(一)客流量增加推动动车组需求
随着高铁网的日益发达完善,方便快捷的高铁运输服务和高铁成网优势的发挥有效激发旅客出行需求,高铁动车组旅客发送人数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国铁集团数据,2019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5.7亿人,同比增长7.7%,其中动车组旅客发送量22.9亿人,同比增长14.1%;非动车组的客运量增速只有0.4%,动车组客运量占全国铁路客运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26.9%提升至2019年的62.57%。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动车组、航空等高端出行为代表的客流持续高增长,动车组客流显著高于非动车组。根据国铁集团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铁路目标客运量达到38.5亿人,同比增长7.8%。
新通车里程的增加及客流量的快速增长将推动动车组保有量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2018年间动车组保有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35.36%,截止2018年,动车组保有量为26,048辆(折合为3256标准组),当年保有量新增2568量(折合为321组)。随着未来客流量的驱动及新通车里程的增加,动车组产量有望从2018年的低谷回升。
我们预计动车组保有量增速略低于客流增速,到2022年之前将保持每年10%以上的复合增速。根据我们估计,2020年动车组保有量将有望达到4000组以上。
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逐步替换普客车辆。根据RT轨道交通网报道,2018年底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电动车组,获得了由国家铁路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根据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官网的披露,在2018年11月30日发布了第一条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的招标公告。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作为“复兴号”系列新成员,正式上线运行。从产品性能上看,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将大规模替换目前现有的25型客车(25A型、25B型、25C型、25G型、25Z型、25K型、25T型等系列)。根据铁路年鉴资料显示,25型客车是1993年被确认为中国铁路主要客车型号,已经主导中国铁路普客市场长达25年。
根据铁道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底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72,000辆,其中动车组拥有量为26,048辆。即,存量的普客列车约4.6万辆;若按替换其中50%的存量,每辆车单价500万/辆计算,市场空间可达1150亿元。
2018年和2019年,国铁集团分别采购了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电动车组46组和96组(长编按2组折算)。
(二)铁路货运发展良好,带动货车和机车需求
公转铁带动,铁路货运量快速增长。煤炭、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是铁路的主要货源,因此铁路货运与大宗商品的需求密切相关。受益于2017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回升,铁路货运量结束此前多年低迷,重回增长轨道。2018年6月底,国务院通过交通部提出的调整运输结构计划,其中包括铁路三年货运增量行动,提出2020年铁路货运量达到47.9亿吨,较2017年增长30%,重点增量来自于煤炭、铁矿石等大宗物资。三年货运增量行动进化除了进一步提升铁路货运需求,也是国铁集团扩大货车和机车招标采购的主要根据。
根据国铁集团的数据,2019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4.4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8%。此前,国家铁路货运量的最高峰是2011年的32.95亿吨。2020年1-2月,全国铁路累计发送货物6.7亿吨,同比增长0.6%,尤其2月完成量同比增加1332万吨,增长4.5%,为历史最高值。根据国铁集团年初的工作会议,2020年计划完成货物发送量36.5亿吨,则在2020年货运量依然将有6.1%以上的增长。
货车需求良好。货车的需求与制造业周期趋同,在制造业向好的整体形势下,货车的采购量不断向上增长。2016年国铁集团共采购货车25,279辆,同比增长123.41%;2018年共采购货车57,940辆,为近十年来最高值;2019年采购量也达到了42,200辆。在货运增长的带动下,未来货车业务发展仍有空间。
机车需求额外受益于电气化进程。根据国家铁路局数据,2016年由于车辆采购金额降低,机车产销量出现大幅降低;在2017年,机车业务则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18年受益公转铁等积极带动,机车车辆采购数量达到759台。此外,电力机车受益于国家铁路电气化进程的推进稳步增长,逐渐取代内燃机车占比。未来预计电力机车比重将逐步增加。
(三)铁路设备总体需求预计表现平稳
2019年招标情况回顾。根据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官网招标信息的披露,2019年铁路设备共计招标机车469台、货车4.22万辆、时速350公里动车组121标准列、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96组、时速200公里城际动车组8组。总体来看,机车和货车招标量较2018年的高点有一定下滑。高速动车组由于只有一次招标(2018年是两次),采购数量也较2018年下降明显,但时速160公里动车组招标量明显增加。
铁路设备总体需求预计表现平稳。根据2020年1月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披露,今年交通运输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整体投资额依然保持高位稳定,预计铁路设备相关需求也将保持较好需求;其中动车组受益于客流量的长期增长趋势,有望实现保有量和需求的稳步扩张。
三、城轨建设迎政策利好,景气向上
(一)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客运量大幅增长
城轨客运量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镇人口大幅增长,为了缓解公共交通压力,提升公交运力,城轨密集建设,迅速发展。由于城轨能极大地提高出行效率,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使用城轨出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10年起,城轨客运量保持着每年10%以上的增速,2010至2018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8.24%。2018年城轨客运量达到213亿人次,较2017年增长15.45%,城轨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例也逐年增加,2017年城轨承担客运量占公交客运总量的21.76%。预计未来随着开通城轨线路的城市数量增长,城轨客运量有望继续大幅提升。
2019年新增里程创历史新高。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0年1月1日发布的《快报∣2019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6730.2公里。在2019年,有温州、济南、常州、徐州、呼和浩特5个城市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另27个城市有新增线路(段)投运;全国一共新增运营线路968.77公里,同比增长32.94%,再创历史新高。如按照7亿元/公里的投资计算,2019年城轨投资完成额可达到6700亿元以上。
在城轨运营总长度6730.27公里中,地铁线路长度为5187.02公里,占77.07%;轻轨255.40公里,占3.90%;单轨98.5公里,占1.46%;市域快轨715.61公里,占10.63%;现代有轨电车405.64公里,占6.03%;磁浮交通57.90公里,占0.86%;APM线10.20公里,占0.15%。
车辆保有量快速增长。根据交通部数据,截止2018年,城轨运营车辆为34,021辆,增长20.93%,增速较2018年进一步提高。城轨车辆保有量的快速提升,除了通车里程的快速增长外,既有线路也在不断加密。据交通部的数据测算,2018年平均配车密度为5.9辆/公里(配车密度为交通部发布的城轨运营车辆总数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总运营里程之比),较2017年的5.59辆/公里有所提升。由于配车密度的增加,城轨高峰时期最小发车间隔进一步缩短。
(二)建设:投资处于高峰期,规划饱满,有望受益政策支持
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2018年城轨投资已完成5,470亿元,同比增长14.88%。而在2019年,全国一共新增运营线路968.77公里,同比增长32.94%,再创历史新高。如按照7亿元/公里的投资计算,2019年城轨投资完成额可达到6700亿元以上,增速超过20%。
城轨建设规划饱满。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截至2018年底,国家发改委共批复44个城市的建设规划线路,项目总计6864.4公里,规划总投资达到38911.1亿元。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官网的披露,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共批复郑州、西安、成都3市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建设规划线路长度达到486.25公里,总投资共计3425.78亿元,获批线路全部为地铁;另有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方案调整获批,涉及线路长度共计201.2公里,总投资额1222.12亿元。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53个城市(部分由地方政府批复)在建线路总长度6374公里,比上年增长2%。在建线路258条(段)。在建线路可研批复投资累计42688.5亿元。
基建投资提速,由地方投资主导的城轨建设投资有望加快发展。近期,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国内加大了政策调节力度,积极推动复工复产,扩大有效投资。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基础司组织召开系统视频会议,部署加快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复工各项工作,要求提前实施“十四五”规划等重大铁路、公路、水运、机场项目开工复工。作为基建投资的重要组成,轨道交通投资预计将受益专项债规模扩大,新建项目增多和率先开工复工。
事件1:财政部网站2月11日消息,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
事件2:21世纪经济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近期各地密集推出万亿投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江苏、北京、云南、福建、河南等10个省市推出2020年重点工程项目清单,以交通基建和制造业为主。10个省市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约为25.5万亿元,2020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4.34万亿元。
(三)设备需求:快速增长,景气度高企
车辆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年鉴的披露,201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一共完成建设投资5470.2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全年完成车辆购置费用378.4亿元,车辆购置投资占比大约6.9%。如果按6.9%的车辆投资比例计算,国家发改委共批复44个城市的建设规划线路对应的车辆购置投资大约在2685亿元。
根据交通部披露的城市轨交运营车辆的数据,2018年,我国城轨车辆共新增5887辆,同比增长35.83%。车辆需求增速高于投资增速和里程增速,主要因为除了新建线路的配车外,已通车线路对车辆加密也有着旺盛需求。
有望在2020年实现增速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在2020年城轨车辆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主要因为:
1、新通车里程有望大幅增长。城轨建设通常具有3~7年左右的建设周期,而根据我们在2017年统计的各地建设线路规划,作为“十三五”建设规划内的项目,在2020这一收官之年,有超过2000公里的线路竣工通车投入运营。通常城轨车辆采购在竣工通车前完成,因此新增里程带来的需求有望带动增速进一步提升;
2、已通车运营线路的加密需求持续增长。线路加密的本质来自于客运量需求提升。我国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建设初期,对车辆设备的配置并不是非常密集,随着后期客流量提升,车辆设备会再次采购。根据交通部的数据,我国轨交运营线路数是不断增长的,其在2015年前后也有上百条的线路投入运营,这部分线路在运营时间超过5年后,普遍都会有车辆加密的需求。
来源:e车网轨道交通资讯/广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