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推马来西亚和波罗的海高铁项目

China Actively Advances Malaysia and Baltic Sea High-Speed Rail Projects

2015/11/25-17:11      浏览:  次
A+ 收藏
来源:CGGT走出去智库
    中国高铁近期在东南亚地区多有斩获,先后拿下印尼、马拉西亚高铁项目,马新铁路项目谈判也在两国领导人的支持下向深层次推进;同时,中国正积极开拓波罗的海地区高铁市场。

 

  11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吉隆坡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举行会谈。会谈中,总理再次“打包推销”中国高铁。他说,中方愿将中方技术与成本优势同马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相对接,通过积极探讨开展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马新高铁”)建设、马来西亚南部铁路建设等合作,加强区域互联互通,助力两国经贸往来。纳吉布在23日与李克强会谈时表示,马中两国已经就南部铁路等一系列合作规划达成共识,欢迎中国企业参与马新高铁投标。

  规划中的马新高铁全长约350公里工程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被新加坡领导人形容为“游戏变革者”,旨在提高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个经济体的连通度,建成后能够将新加坡到吉隆坡的时间缩短至90分钟;马来西亚南部铁路全长197公里,工程投资约22亿美元。当地时间11月3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称,中国铁路工程、中国铁建和中国交建三家公司联合投标马来西亚南部铁路项目,已获得项目意向书。

  11月24日,在苏州召开的第十六次中国—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李克强总理继续力推中国高铁。当日上午,总理在结束束与爱沙尼亚总理罗伊瓦斯会谈后,当即要求迅速与泛波罗的海铁路联盟对接,加快推进波罗的海高铁项目建设。

  近期,东南亚高铁市场已成了中日高铁角力的主战场。以马新高铁项目为例,中国高铁具备资金来源、建设成本和项目运营优势;据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刘云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签署了2500亿美元的合同,规模还在逐渐扩大。“安全性”则是日本长期以来力推新干线的王牌——刘云指出,这恰恰是中国高铁在海外推广项目也时常遇到问题,也从侧面凸显了中国在整装设备出口方面欠缺国际经验。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日本政府在项目前期会与对方签订一系列的政府间双边投资协定,从而对企业形成保障;日本企业也有一定的在海外合同签署和熟悉当地法务的能力,日本企业大部分都有风险调查部门,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充分的风险调研。

  然而,东南亚市场的大好前景也难掩其潜在风险。具体到马新高铁,项目还存在两大不确定性。第一,是时间因素。根据中马两国此前达成的共识,铁路将在2020年完工;但各方消息均显示项目建设工作将于2016年启动,对于中国建设者来说时间紧迫。另外,是未来收益。目前两地之间已经有密集的运输网,包括大巴、高速公路和低成本航空公司;日本竞争招标公司的专家就曾指出,马方宣布包括吉隆坡在内设7个停靠站相关站点城市的人口仅为10万左右,而且车站远离人口密集区,盈利前景堪忧——运营方需要向政府申请保障,确保乘客量,以使该项目盈利。

  来源:晨哨网、China Daily、Malay Mail Online、New Straits Times Online、The Japan Times、新浪财经、国际商报

本文为CGG走出去智库版权所有,未经过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Contact@cggthinktank.com

关于我们

    "走出去"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

  • CGGT是一个"走出去"在线实务智囊团,由走出去智库主办;
  • 秉持"让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的好"朴素价值观;
  •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海外战略、金融、财务、税务、法律、品牌管理的实务研讨平台。

发起机构

其他文章

发送私信咨询

向专家Kaldkfjalskjdf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