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尔参与竞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下称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传闻,青岛海尔集团(下称青岛海尔)负责人在近日给媒体的书面回复中表示,“公司目前不方便回应”。时隔六年,通用电气再次宣布出售家电业务,而海尔公司此次反映较六年前则更为低调稳健。
据外媒7月28日报道,为了“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营业务”,通用电气公开表示计划以最高2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家电业务,出售品牌包括GE Monogram、GE Cafe和Hot-point。消息一出,即在国际资本市场引发广泛关注;通用电气墨西哥合作伙伴ControladoraMab、三星、LG电子以及海尔,则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接手的几大买家。
通用电气是美国第二大白色家电供应商,市场份额仅次于惠而浦;2013年售出的美国品牌家电中,有18%是GE品牌产品。通用电气家电-照明业务2013年总销售额为83亿美元,约占通用电气总营业收入1460亿美元的5.7%,盈利3.8亿美元。7月25日,通用电气CEO杰弗里•伊梅尔特(Jeffrey R. Immelt)向投资者表示:“公司将大力发展燃气机,喷气式发动机及能源等核心业务,并退出非核心业务。”
2013年,海尔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青岛海尔、海尔电器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64.88亿元、622.6亿元。2012年,海尔在全球零售家电市场中的占有率达8.6%,为世界第一,同时海尔还占有越15%的全球冰箱市场。近日,青岛海尔完成向国际私募巨头KKR基金的全资子公司KKR(卢森堡)非公开发行约3亿股的工作,募集资金逾33亿元。业内人士认为,青岛海尔此举或是在为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铺路。
2008年,通用电气也曾计划出售旗下家电业务,海尔是接洽者之一。后者终因跨文化整合的顾虑放弃竞购,而通用电气后来也放弃出售计划。此次通用电气再次表现出售意向,业界普遍认为,收购其家电业务对海尔来说,更大的价值在于获得美国市场的品牌、营销网络以及全球化的运营能力。海尔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比较边缘化,其国家化程度不及三星、LG等韩系企业;海尔于2011年7月和2012年11月,分别收购日本三洋电机在东南亚四国的白电销售业务和新西兰斐雪派克(Fisher &Paykel)超90%的股份,但其并购并未真正进入发达国家,海外市场地位十分尴尬。
海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表示,即使海尔成功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该收购举动的最终成功取决于海尔能否成功整合业务:“如果收购后不能将GE纳入海尔体系,那么GE不但不能成为海尔进军北美高端家电市场的一张王牌,还有可能造成GE品牌的消亡……互联网转型是海尔近年来的发展主线,在当前转型的关键期,能否将内部调整与外部并购并驾齐驱,对海尔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来源:和讯网、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网、晨哨网、Reuters